国际先进 | 国家标准《超高性能混凝土》专家审查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2025-06-30

2025年3月20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清华大学主编的国家标准《超高性能混凝土》(计划号20231103-T-333)行业专家审查会在清华大学新土木馆召开。来自行业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产标处、归口部门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编单位清华大学以及参编单位湖南大学、中建西部建设建材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以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

微信截图_20250630152641.png

会议现场

会议由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冷发光研究员主持。主编单位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方东平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对新型结构体系和特殊工程应用的促进作用,及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优良行业价值。方东平强调标准编制组应吸收各方面专家的建议,编制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产标处尹玮奇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了高质量国家标准的建立对我国乃至世界工程实践和工程质量的提升价值。冷发光秘书长强调了对标准进行严格审查的重要作用。会议成立了由九位行业专家组成的审查会专家组,该专家组由北京建筑大学宋少民教授担任组长,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王玲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副组长。


清华大学阎培渝教授、韩建国正高级工程师代表编制组汇报了GB/T 31387-XXXX《超高性能混凝土》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过程;意见征集、答复和采纳情况;标准编制过程中在体系架构、条文编写、科学研究、工程实践、设备开发、仿真模拟计算等方面的工作成果。


微信截图_20250630152653.png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

方东平、尹玮奇、冷发光、阎培渝、韩建国


审查会专家组对《超高性能混凝土(送审稿)》进行了逐章逐条的审查,就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性能评价体系、指标与分级、材料设计、材料性能验收、结构设计支撑、工程实践指导等方面与编制组进行了充分讨论,对标准的修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审查专家组认为编制组根据大量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成果,创新地提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新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制度,开发了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评价的新装置和新设备,优化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设计、性能评价和验收方法。一致同意通过GB/T 31387-XXXX《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审查,认为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由清华大学主编的国家标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前期版本GB/T 31387-2015《活性粉末混凝土》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标准,在发布后的10年期间,从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制备、结构设计、工程应用全领域,显著促进了该材料的应用,拓展了该材料的应用领域,促进了重点、重大和创新型工程的建造。如:世界上单体结构尺寸最大的四川简阳沱江大桥、地标性建筑上海大歌剧院的螺旋楼梯“中国扇”等。相信新编制的GB/T 31387-XXXX《超高性能混凝土》,将以其指标先进、性能全面、优化材料、面向工程而再次提升我国和世界范围内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和工程质量。



文字 | 韩建国

摄影 | 韩松

编辑 | 高欣

审核 | 邢沁妍